部市区联动、无人机进行实时地图建模、伽马相机快速响应监测……3月28日,2023年重庆市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在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顺利开展。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琳担任演习总指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担任副指挥长。此次演习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全过程演习 检验突发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此次演习共包含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现场搜源监测、放射源处置回收、信息传输、公共秩序维护、人员疏散救治等科目的联动实战。
事故演习模拟外地伽马探伤单位来渝作业夜宿永川,运载放射源的车辆半夜被撬,1枚Ⅱ类放射源铱-192被盗丢失。市区两级政府立即启动辐射事故Ⅱ级应急响应,在生态环境部技术指导下,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开展了一系列侦查、搜寻、放射源回收、人员救治等工作,成功处置了这起重大辐射事故。
“此次演习是我市结合实际案例首次模拟处置重大辐射事故,也首次全方位实现了部市联动、川渝联动、政企联动,跨地域、部门、层级最大范围地统筹利用了现有辐射应急硬件和技术资源,大大提高了处置效率。”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演习,全面检验了市区两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设备的可用性以及应急联动响应的及时性,充分锻炼了市、区两级辐射应急队伍的战斗能力,切实提升了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为加强突发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积累了宝贵经验,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
高科技设备应用 提升效率保护应急人员安全
演习过程中,测绘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时对目标区域进行地图建模、地形地貌绘制,生成二维地图和三维模型。
多功能无人机上搭载着伽马射线快速响应监测仪,获得调查区域放射性水平分布,并按照《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获取剂量率为100微希沃特每小时的内警戒区边界和放射性热点核心区域。
紧接着,多功能无人机搭载白色颜料按程序设定进行自动化喷洒作业,替代以往的人工画线工作,减少人员画线过程中受到的剂量照射,更好的保护应急响应人员安全。
据了解,多功能无人机最大载重20千克,可实现智能绕障、超低空测量、超低速飞行,为搜寻低活度放射源提供了可能。
“伽马相机、无人机、无人车等高科技先进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减少了处置过程中对应急人员的辐射影响。”重庆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演习中共有21个部门(单位)约100人参演,出动应急车辆、无人机、无人车等各类先进应急处置装备设备近100台(套)。
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通信管理局,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4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单位,永川区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应邀派员现场观摩此次演习。
此次演习还通过重庆环境保护专网向各区县生态环境局进行同步直播,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实战培训。
多措并举 连续10年未发生辐射事故
“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总结本次演习经验,针对薄弱环节和监管重点开展实战化、常态化演习,坚持‘有事没事当有事准备、大事小事当大事对待’,高质高效尽职尽责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为平安重庆建设筑牢辐射安全屏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始终把“严格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辐射能力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满足新国标要求的城市放射性废物库,高标准建设市级辐射实验室,辐射环境监测网区县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助力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项目、国电投创新抗癌同位素研发生产、重庆大学超瞬态实验装置、重庆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治疗等高精尖项目落地重庆。
重庆出台《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办法》,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公安、交通、卫生、应急、国安、海关等部门建立并高效运转重庆市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川渝放射源安全监管跨区域合作机制,凝聚辐射安全监管合力,持续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
截至目前,重庆已连续10年未发生辐射事故,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接下来,市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互通信息、密切协作,形成联动执法、联合监管的工作合力。各区县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好辖区内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守住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底线。各有关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落细落实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肩上有责。
|